当前位置
深圳市阳光博睿教育技术有限公司 > 教育资讯 >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刘昌亚副司长在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推进会上的发言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刘昌亚副司长在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推进会上的发言发布时间:2013-04-24   点击率:2566

尊敬的杜部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听了各省的情况介绍,感到各地在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显著的成绩,增强了我们做好这项工作的信心。在此代表基础二司对大家表示感谢!基础教育教育信息化涉及面广,工作任务重、工作难度大,部党组和部领导一直十分重视和关注。下面我就基础教育落实今年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谈几点意见。
完成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

由于教学点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长期以来,教育教学等方面一直是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是发展的短板。今年,中央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为能按时将数字资源配送到位,我们和中央电教馆共同研究拟定了配送方案,讨论确定了资源的整体框架和主要内容。我们邀请了有关信息技术和课程方面的专家对资源内容和呈现方式进行了审议,组织调研组赴部分省市进行实地调研,听取省市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教学点校长和老师对资源结构和内容的意见。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各方的意见对数字资源进行修改,之后再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作最终审定。各地要按照本次会议的部署和安排,做好优质教育资源覆盖本地教学点的各项准备工作,由于各地使用的教材版本不完全统一,中央电教馆目前只能提供人教版的相应数字资源,因此,各地要做好使用其他教材版本教学点的数字资源配送工作,确保每个教学点至少能够利用数字资源开好1门此前无法开好的国家规定课程这一目标的实现,使农村教学点的教育质量逐步达到基本要求。
配合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环境建设

宽带网络环境是实现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条件。各地在实施“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时,要统筹考虑“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项目已经配备的信息化教学设备,使其尽早发挥应有的作用。与此相协调,“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教学设备类项目,也要为已接入宽带网络的学校优先配备信息化教学设备,为学校创造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各地要充分利用宽带网络条件和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的优质资源,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提供适用、实用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基于宽带网络的数字化课堂、网络教研等,将学科资源、网络教研、学习研究、集体备课、教学反思等与日常教学紧密融合,弥补一些地方学科师资缺乏、教学水平不一、教育质量不高等不足。
促进基础教育领域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

1、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成果巡展活动。
为贯彻落实好延东同志对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活动”所做的“切实做好推广工作”批示精神,我们准备今年下半年开展“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成果巡展活动”,将首届展演活动中的优秀成果和典型案例汇集为教学应用、专题片、专题培训、现场体验和新技术讲座五个专题,通过赴各地巡回展示的方式送到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和民族地区,发挥优秀成果的宣传示范作用,让更多的中小学校长和一线教师能够了解、体验和学习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开阔他们的眼界,激发他们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还将开发常态化网上共享交流平台,将优秀成果和典型案例进行网上展示。我们鼓励各地梳理、总结本地优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案例,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地方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成功做法,分享教师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研和教学活动的经验,我们也将从中选择好的教学案例进行总结、推广。目前我们已和电教馆共同制订了巡展活动的初步方案,并与部分省市教育部门领导同志、中小学校长和企业管理层交换了意见,整体方案拟于近期报部领导审定。在巡展过程中,各地要积极予以配合,在观展人员组织、场地安排布置等方面帮助我们做好相关工作。

2、研究制定《中小学教学信息化指导纲要》,指导各地做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教学是教育信息化发挥效益的核心环节。如何以“应用”为驱动,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推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求知欲望、建立科学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机制、制定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标准、创新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是教学信息化指导纲要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不同的学科应用信息技术应有不同的方法,我们在起草纲要的同时,已经开始按照不同学科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专题研究,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提供指导。

3、建设分级分类的优质教育资源。
充足和高水准的数字资源是保证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基础。基础教育覆盖面广,各个学段特点突出,当前优质教育资源仍显不足,我们将和电教馆一起,在现有基础教育数字资源的基础上,做好优秀基础教育资源的公开征集和遴选,挖掘优秀资源,提高建设效率,推进资源应用。通过整合、征集、购买、开发等多种方式,逐步建设完成符合新课标要求与新版教材相配套的数字资源,为农村教学点、义务教育学校、普通高中分别提供适用、实用、好用的优质教育资源,支持义务教育学校开齐开好国家规定的课程,引导普通高中利用网络公开课、优秀开放资源等开好选修课。各地除做好国家数字资源的接收和使用外,还要在国家数字资源建设的基础上,做好配套资源的组织、征集和开发工作,对于国家未能提供配套资源的教材版本、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各地要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自主建设,将本地的各类优质资源和国家免费提供的资源统筹使用好。

4、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
资源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教学应用服务,是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的有机结合。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有多维度、多层面,应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我们将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跨区域、跨学校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鼓励名校开办网络课堂,共享优质资源。建立“一对一”的共建共享模式,通过宽带网络等形式,将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教学模式传递到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
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师应用指导

宽带网络环境和优质教育资源只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条件,教师的应用意愿和能力水平才是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效益的关键因素。目前基础教育各学段教师队伍建设仍面临一些困难,各地要针对这些不同学段的教师能力水平和实际应用需求,开展分类应用指导,比如,对于教学点教师硬件设备和资源不会使用、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能力较弱的情况,要针对某个课件如何操作、应用,多用案例教学,首先从能用信息技术上好一节课开始,逐步教会他们自主制作和使用课件;对于义务教学校发展不均衡、教师能力水平差异大等情况,要鼓励教师使用网络学习空间,通过跨学校、跨区域的网络教研平台,开展教师协作教研、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活动,创新网络协作教研模式、理念和方法;对于普通高中教师学科背景单一、无法开出足够学生选择的选修课的情况,要在提供充足优质资源的基础上,帮助教师利用网络公开课、优秀开放资源等开出至少一门选修课。

建立支持服务保障机制

我们在实施教学点全覆盖项目时提出,要建立技术、制度双重保障机制。技术方面要建设三支队伍:一是硬件支持,负责硬件设备、宽带网络运行维护的技术保障;二是软件支持,负责优质资源组织、传输和使用的资源保障;三是应用支持,负责帮助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机制保障。制度方面要建立资源使用的评测制度,跟踪设备和资源的使用情况,评测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在今后实施宽带网络校校通等工程时,我们也将采取这种技术、制度双重保障的方式开展支持服务。各地要配合相关工作,担负起本地支持服务的组织、管理工作,在做好教学点全覆盖项目和宽带网络校校通工程的同时,深入学校和教学点,了解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为他们提供及时、必要、全面的技术支持、应用指导等服务。

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普遍共识。基础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起始阶段,对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教会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具有重要意义。这次部里召开今年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推进会十分必要,基础教育部门的同志要抓住此次机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统一要求,把教育信息化作为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全力做好相关项目的建设和应用工作,加快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提高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和应用水平。